什么信号?又要征税了!...
买国债赚的利息也要交税了?这两天,不少投资人被财政部、税务总局的一则关于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刷屏。
公告表示, 从2025年8月8日开始,国家将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而对于8月8日之前的已经发行的债券,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
那么国家为什么恢复增值税?这个政策对于我们投资者具体有多少影响?
根据政策, 增值税率分为两档,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自营)的税率为6%,资管产品(比如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税率为3%, 举个例子:
新发行100万10年期国债,票面利率1.7%,年利息1.7万元。
如果是银行自营持有的国债,需缴纳增值税的税率为6%,也就是应纳税额=1.7万*6%=1020元,税后的利息是1.598万元;
如果是公募基金持有的国债,需缴纳增值税税率为3%,也就是应纳税额=1.7万*3%=510元,税后利息1.649万元;
对于个人购买的国债,月利息1.7万元/12=1417元,远低于10万元的免税额度,所以一分钱税都不用交。
所以这次政策主要是机构购买债券要交税,而且银行自营压力增加,作为政府债最大的持有者(占比70%),银行税负上升最显著,不过银行可以通过加大委外公募基金投资,将6%税负转为3%。
这次新政策出台后,公募基金的税收优势比以前更加显著,银行委外需求可能激增。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收入10万元以下是免征增值税,因此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自己投资国债等债券是不用交增值税的,所以对个人投资者影响很小。
只要月收入不超过10万元,仍然免收,也就是一般个人投资者是达不到月收入也就是说个人几乎不受影响。
这个国债利息为什么现在开始恢复征收增值税呢?
第一,2016年,“营改增”时,国债利息跟当时的P2P动不动年化收益率在8%以上,所以国债和地方债投资人很少愿意去购买,所以当时为了鼓励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就趁着“营改增”全面试点的时候免征增值税。
但是随着国内利率不断下行,大家发现安全稳定的债券成为了保值增值的不错选择, 导致债券市场 出现了过热的情况,十年间,债券市场规模从63万亿元,增长到2025年年初债券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183万亿元,全球第二大,年发行额超过30万亿元,认购倍数普遍在20倍以上, 早已经不需要“免税”来支持债券市场了。
第二,此前,利率债(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免税,而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交税,导致不公平,加上信用债主要由公司发行,利率较高,但是安全性相对较低,所以利率债就挤压了信用债的融资空间,资金越来越流向 利率债 ,导致 利率 债占比超过60%, 调整后,利率债免税优势消失,可能流向信用债,缓解“资产荒”下的市场扭曲。
第三,就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目前不断攀升的,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导致地方政府难以为继靠卖地来换取财政收入,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4.8万亿元,较2021年的8.7万元元已经腰斩,2025年如果财政赤字率按照4%估算,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同比增1.6万亿元;
为了缓解财政的压力, 就需要进行税收开源,那恢复国债利息征收增值税,根据国盛证券的估计,短期将会带来340亿元的收入, 随着8月8日以后新发行债券数量的增加,长期随着存量债滚动,年增收或达千亿元。
第四,这两年很多个人包括机构都觉得经济不行,对经济预期很悲观,只想躲在安全的国债里避险,个人不愿意消费和投资,把钱放在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款和理财产品里面,而金融机构的各种理财产品里面很大一部分钱就是放在这些债上面,而现在恢复对国债等利率债增税,相当于变相降息, 目的就是引导资金从安全稳定的利率债走出来,不管是投资股市还是楼市,或者去消费来刺激实体经济都比呆在债券市场要对经济要好。
而机构抢购国债就是在做空经济,央行也曾经对这些过度买入债券的机构进行过约谈。
那么像存款和理财这些低风险和无风险的收益如果下降的话,自然而然大家可能就更加愿意把钱拿出来投到别的地方去。也就是说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会促使居民财富搬家,有利于经济和股票市场。
要知道现在我们的经济正处在由通缩转向通胀的关键时期,国家通过货币宽松、财政发力、配合反内卷,最好能在9月份美联储降息之后一鼓作气升级力度,打破通缩。
从债券的利息收入进行征税,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就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那些我们从未征收过的,或者是一些暂停征收的税,包括但不限于国际上常见的遗产税、赠予税、房产税、资本利得税等等,以后都有机会陆续出台,希望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今年以来,不少美股和港股的国内投资者,接到了来自税务局的短信和电话, 境外的投资收益同样需要缴纳“理财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股票所得属于财产转让所得,应当适用20%的税率按此征收,所以,投资者在美股和港股的投资收益也应该缴纳税款。
而之前税务部门没有进行催缴,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过去的既往不咎,现在“好日子”结束了,因为中国已经加入了国际间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制度(CRS),相当于和150多个司法管辖区实现了金融信息自动交换。有了数据以后,税务部门就可以通过比对个人申报数据,查出是否有投资者少报税款,甚至偷税漏税。 而如果你在美股港股投资赚钱了但未申报,就涉嫌偷逃税款,除了会被要求补缴税款,还拿出一笔滞纳金,情况严重的甚至会被立案调查。
除了债券和境外投资交税,目前已经缴纳的“理财税”还有很多。
比如,保本型理财产品(非国债)的收益被视为利息收入,需缴纳20%个人所得税;
股票投资收到的股息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不过国家为了鼓励长期投资,规定持有股票一年以上,免收个人所得税,而持有时间1个月至1年,按10%征收,持有时间不足1个月,按照20%交个人所得税。
总之,这次新发国债、地方债及金融债利息恢复征收增值税,个人投资者几乎不受影响,政策主要恢复机构购买债券的增值税,以此消除信用债对利率债的不公平挤压以及缓解财政压力,并引导资金减少低风险资产配置,推动资金流向股市、消费和楼市等其他领域,以此刺激经济和扭转通缩预期。同时政策也释放了一些信号,就是未来遗产税、资本利得税、房地产税等或许 将 逐步落地。
2025,注定不平静。
在大转型过程中,家庭财富正在发生大迁徙与大洗牌。老百姓该怎么办?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机会?
公开场合不便多说,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
顶级经济学家+实战派大咖的投资观点;创新药、机器人、华为概念…产业链全解析等最新资本市场分析情报。
我们一起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找到确定性机会!
THE END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08-11 07:09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什么信号?又要征税了!...
买国债赚的利息也要交税了?这两天,不少投资人被财政部、税务总局的一则关于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刷屏。公告表示, 从2025年8月8日开始,国家将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