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狗消费崩盘,日本走过的“低欲望”老路,中国男人会复制吗?...
人生不是充值游戏,中国男人好像看开了。
过去十年,男性在消费市场的存在感接近“隐形”,他们被贴上“不好带货”“不追潮流”的标签,甚至在多个平台的用户画像中,被列为“最难转化的人群”。
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女性平均下单率是男性的1.6倍,而在美妆、服饰、母婴等高利润品类中,男性甚至贡献不到20%的成交额。这也引得不少商家调侃:男性在消费市场中的地位,大概和宠物狗差不多,甚至不如狗。但如今,这一现象正在悄悄改变。
京东平台数据显示,近年来数码、游戏、健康等品类的男性消费持续上涨,尤其是男性健康产品需求明显增长。护肝、防脱等细分市场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近期大促期间国产护肝剂“倍清肝”等养护科技增长幅度甚至超过210%。
中国男人的钱,怎么突然好赚了?要理解这一变化,可以从日本看起。
01、日本:男人先退场,再觉醒?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狂飙突进,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也跟着膨胀,不少消费企业加码鼓吹“男人就该多为女人花钱,送得越贵,越有面子”,市场几乎畸形。作家本田透把这种婚恋风气称作“恋爱资本主义”:男人值不值,全看他愿意为女人掏了多少钱。
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公司裁员、薪资冻结、终身雇佣制崩塌,多重因素叠加下,大量日本男性选择不婚、不恋、不社交,而是把钱花在能提升自我的东西上,“宅经济”“食草男”“单身消费”等概念由此兴起,成为日本男性消费的第二阶段。
据日本总务省家庭调查数据,2000年后男性个人消费支出中,家电、健康、科技类支出年均增长7%以上,而恋爱、婚礼、约会相关开支则逐年萎缩。不少品牌也随之转向:芳珂针对不同年龄男性推专属健康包,部分城市男性百货设专门护肤咨询柜台,为男性逐渐构建起“品质生活”“提升自我”“功能主义”的消费逻辑。
这一趋势,如今在中国的男性身上,也有了清晰投射。
“中国男性的消费转型,没有日本那么极端和系统,但它的确在慢慢发生。”复旦大学社会学家表示。随着近年来大环境下行,舔狗经济面子消费逐一崩盘,越来越多男性放弃追捧奢侈品牌、削减人情开销,转而把钱投在数码设备、运动器材、健康管理上。
京东商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男性用户在“健康营养”“运动户外”“家居科技”三大板块的消费金额增长均超过30%。尤其是在健康消费领域,中年男性开始集中涌入护肝、控糖、肠道调理等科技健康产品市场。
近期,一款定价近千元的国产高端护肝科技产品倍清肝,在京JD东平台上一夜成交突破百万,背后品牌TS直接空降肝脏健康品类榜首。成交用户中,35—65岁男性用户占比超80%,年收入60万以上的中高净值群体更是占了七成。
在知乎、虎扑等平台,其讨论热度一度超过不少明星同款护肤品,被网友戏称为“中年男人的新顶流”。不少业内人士透露,不同于以往的“焦虑收割”模式,这类产品更多以科研成果、实际体验为基础,真正回应了中年男性“理性试错+稳妥改善”的消费心理。
京JD东APP店铺截图
02、会走上日本“男性低欲望”老路吗?
热潮之下,也有观点认为,这波男性消费热,说到底还是资本换了个方向操作而已。以前是撬动女性情绪消费,现在开始围绕男性讲故事、造话题,让大家继续买单。
许多消费行业开始出现隐忧:随着大家的意识觉醒,中国男性会不会也像日本一样,逐渐从这种情绪消费逻辑中抽离,走上男性低欲望的老路?
这个问题并不新鲜,早在2023年,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就曾指出:“中国男性的消费理性,是一种去伪存真的自我重塑,而非情绪性逃避或社会退场。”换言之,中国男人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想被操控”,只愿为“真有价值的东西”付费。
像倍清肝这类科技能稳住男性复购群体,恰恰是因为它不讲情怀、不玩噱头,而是在科研、成分、机制上打出透明牌。这种“以使用价值换信任”的路径,正在替代“情绪撬动型”的爆品逻辑。
回看过去20年,消费市场给男性设计过一整套“花钱剧本”:从“买贵的才有面子”,到“爱她就清空购物车”,现在又把这套讲烂的故事套上新外壳,鼓吹“男人也要宠自己”……但这一次,中国男性似乎不再买账了。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男性短时间内不会变成“日本式的低欲望群体”,但消费理性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从不婚潮到社交冷静,从压缩非必要开支到加码倍清肝这类健康投资,中国男性消费正在崛起,但不是“去欲望化”,而是去伪求真。
这也意味着,真正有科研硬核、有真实使用价值、有服务逻辑闭环的品牌,将成为中国市场中主导男性消费的新赢家。而试图用焦虑营销收割中年男性的钱包,正在一步步被淘汰
文档于: 2025-07-12 15:20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舔狗消费崩盘,日本走过的“低欲望”老路,中国男人会复制吗?...
人生不是充值游戏,中国男人好像看开了。过去十年,男性在消费市场的存在感接近“隐形”,他们被贴上“不好带货”“不追潮流”的标签,甚至在多个平台的用户画像中,被列为“最难转化的...